安庆:“创森”收获生态民生红利
以黄梅戏之乡著称的安庆市,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既有巍峨高山,也有绵延丘陵和广袤平原、众多湖泊。 2010年初,安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坚持山水田林湖统一治理,城乡绿化一体化推进,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2014年安庆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四载春华秋实,“创森”活动给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生态民生互促共进。安庆市将森林城市理念融入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在广大城镇乡村大力开展基地建绿、身边增绿、见缝插绿,积极营造工程林、景观林、产业林,加快城乡绿化美化和森林质量提升步伐。四年时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04.1万亩,完成建成区绿化面积1.88万亩,建设环城林带0.96万亩,新增绿化达标城镇59个、绿化达标村庄260个;完成道路、河流等森林长廊建设1056公里;新建、改建农田林网折合造林面积2.62万亩,完成植被恢复0.66万亩,森林提质82.5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血防林、长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61.5万亩,完成速丰林和高效经济林基地造林52.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99%,比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率40.9%,比2010年增加1.93个百分点;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26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了1.56平方米。
兴林富民贯穿始终。安庆在“创森”工作中突出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兴林富民这条主线,结合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出台一系列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从财政金融支持、配套政策等方面全力扶持林业产业发展。近来年,经济林果、木本粮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林浆纸一体化等林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全市已建成原料林基地143万亩,板栗基地30万亩,毛竹基地28万亩,杨树基地60万亩,油茶基地4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20万亩,涌现出“山里郎”、“金天柱”、“龙眠山”、“岳西翠兰”等一大批绿色知名品牌。全市每年森林生态旅游接待游客230万人次以上,产值近15亿元。2014年,安庆市林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初步实现了由林业大市向林产强市的跨越。
黄山:大美森林铸就魅力之城
黄山因林而美,打造绿满城乡、文明和谐的美丽城市是黄山人的不懈追求。 2012年初,黄山市委、市政府启动“创森”之旅,全力打造山水相依、城林交融的森林城市风光,使“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黄山最鲜明的标识,探索了一条生态与文化交相辉映、森林与城市互融共进的“创森”新路。
经过4年努力奋战,2015年黄山市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组的核查验收,40项创建指标全部达标,部分超额达标,“创森”让今日黄山更加美丽,更加精彩。
旅游城市形象更加靓丽。绿满城乡、处处皆景已成为现实,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2.9%,市域内大气质量和地表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一类标准,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系列殊荣,并成功入选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城乡绿化网络更加健全。 4年来,全市“创森”累计投入资金48.55亿元,建设绿色质量提升点1278个,绿化道路1581公里,建成6个省级森林城市、31个森林城镇和258个森林村庄;全市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3870万立方米,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提高到4.01立方米/亩;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8平方米。
森林生态体系更加完备。生态保护得到全面加强,森林生态网络更加巩固。近年来,全市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和主要森林病虫害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1‰和0.3‰以下,黄山风景区连续35年无森林火灾。在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排名中,黄山市位居中国生态城市竞争力第二位。
森林生态文化更加繁荣。大力传播和弘扬生态文化,第八届中国竹文化节在黄山成功举办,古树名木得到全面保护管理,《黄山古树名木》丛书已编辑完成。徽州山林保护民俗、古村落水口林等多个森林生态文化专题研究取得成果。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爱绿植绿护绿理念已植入新黄山的文化基因。大美森林将伴黄山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