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安徽:用森林绘就江淮大地新美城市森林画卷
市场动态

安徽:用森林绘就江淮大地新美城市森林画卷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合肥) 作者: 日期: 2015/11/23 10:55:33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安徽城市森林建设走过四年奋进历程,以创建为平台,发展城市森林,依山兴林、傍水建绿、引林入城,激发了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爱林护绿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同创共建,已在江淮大地上蔚然成风,形成浓厚氛围……

安徽省林业厅

合肥:江淮崛起锦绣森林城

作为“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合肥,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森林城建设规划,开启了绿色追梦之旅。2010年,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范围大规模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短短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 20.53%提高到30.23%,2014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坚持不懈的“创森”大行动,让历史上曾经缺林少绿的合肥实现了向“江淮锦绣森林城”的华丽转变。

造林绿化实现跨越发展。统筹做好山、水、绿“三篇文章”,加快绿色城市、绿色屏障、绿色村镇、绿色长廊“四项建设”,全力实施森林进城围城、森林沿河沿路、森林覆岭、森林环湖、森林入村“五森”工程,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绿化新格局。2010年—2015年,全市完成造林117.8万亩,是“十一五”时期造林面积的7倍多。

城区绿化水平全面提升。采取规划兴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措施,5年新增和提升城区绿化6000万平方米,建成大型公园游园、广场绿地、生态景观带210处,营造城市道路绿化带1500公里,实现了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2%,人均公共绿地12.9平方米。

森林网络体系覆盖城乡。在道路、河渠沿线,大力建设宽幅森林生态廊道,构建了翠环绕城、林带穿境、纵横交错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新建450公里高速公路森林长廊,以环巢湖生态示范区为牵动建设全长160公里、宽50—200米的环巢湖森林生态景观长廊。目前,合肥建成了遍布城乡的森林长廊4000多公里,主干道路、河渠绿化率达95%以上。

森林生态屏障更加完善。经过20多年努力,在主城区周围4000平方公里范围内,构建了四个大型森林圈。一是以环城公园绿带为骨架,建成了全长8.7公里、3000亩景观林的核心城区森林圈。二是建成了穿越城区全长50公里、1万亩景观林的高压廊道森林圈。三是建成了全长106公里、面积达30万亩的近郊围城森林圈,在主城区形成6个单体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四是依托山区森林、林苗基地、江淮分水岭脊线区域、环巢湖区域,建成了总长260公里、森林总规模达60万亩的远郊屏障森林圈。

宣城:让森林拥抱山水诗城

宣城,山水秀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山水诗城。 2012年初宣城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决策,以森林为主体打造“山峦叠翠皖东南,水墨诗韵新宣城”。全市上下协力奋战,坚持生态立市理念,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彰显绿色生态优势,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等一系列生态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全市生态环境,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03%,活立木蓄积量增至2961万立方米,全市“创森”取得了丰硕成果。

城市森林工程凸显城林相融。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精心实施中心城区森林体系工程、村镇绿化工程、水岸绿化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等15项重点工程,坚持绿上添绿、全城披绿、提质增绿、全面护绿,不断提升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创建以来,全市共新增公园绿地198万平方米,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3平方米,乔木种植面积占绿地面积的72.66%,街道树冠覆盖率达27.02%。

森林生态工程实现森林围城。开展创森四年来,全市完成新造林51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近3个百分点。全市有3个县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已创建省级森林城镇35个、森林村庄93个,绿化达标村庄242个;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 36.81%,分散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29.93%。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形成协调发展的农村森林生态系统,将中心城市紧紧拥抱其中,实现森林围城。

森林通道工程构建城乡绿网。大力开展绿色通道生态网络建设和“三线四边”绿化提升行动,全市4728公里公路网林木绿化率达96%。在青弋江、水阳江等河流沿线和南漪湖、宛陵湖等湖泊周边,大力建设水土保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4.7%,基本实现了林水相依。依托全市路网、河流水系、生态湿地等建成点、线、片、环相结合的森林生态廊道,实现了城乡交融的绿化格局。据专业机构测算,宣城市森林和湿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达909亿元,人均享有生态福利3.2万元。

池州:森林增长促进绿色跨越

池州拥有佛山九华,山川秀美、风光绮丽,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城市。 2011年池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推进造林增绿、见缝插绿、城乡扩绿,打造山水环绕、景观优美、充满活力的江南绿色新城。2013年,池州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安徽省首个成功“创森”的城市,并在该年度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促进了池州的绿色跨越。

创森工程绿满城乡。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实施、大力度投入,构建“一核、四级、三区、多点”的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全市绿化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11亿元,实施了217处重点绿化工程,共栽植乔灌木1300多万株,花草370多万平方米,道路绿化400多公里,新增人工造林24万亩,全市有林地面积增至693.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16%。新增城市绿地600多万平方米,绿化河流5条,改扩建市县级公园41个。城市绿地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7.9%,净增2.3个百分点。

生态福利百姓共享。构建起全市完整的森林网络体系,形成了城市绿色屏障,“山川尽绿、林水相依、林城相依”的如画风光随处可见。随着绿地面积的大幅增加和绿化档次的提升,池州特色魅力进一步彰显,山、水、林、城、路五位一体,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森林的固氮、释氧、保持水土、缓解热岛效应等生态功能日益显现,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几年均达365天。据评估,全市806万亩森林和323万亩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达600多亿元。池州环境质量在中东部地区首屈一指。

绿色经济活力倍增。 “创森”成为池州林业发展的助推器,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财政增长、生态增优”。随着林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在良好投资环境的鼓励下,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被引入池州,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林牧、林茶、林药、林旅等多种经营模式和森林旅游、花卉、苗木、毛竹等主导产业加速壮大。目前,全市已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120家,拥有省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72家,亿元以上企业3家。 2014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201亿元,农民林业收入年均增幅达10%以上。

编辑:发财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