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日消息:一种以全新方式管控、养护的新型路灯,悄然现身合肥街头。智慧路灯、“互联网+路灯”、绿色节能路灯借助科技创新力量,这种新型路灯在合肥诞生,并先行先试。只需登录互联网,每盏路灯的运行情况就能一目了然,既能及时发现路灯故障,利于维修;又能远程管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该路灯技术,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而且世界领先。
路灯健康状况有“网”可观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合肥版”智慧路灯,就是“互联网+路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体现。目前,合肥滨湖大街小巷约2万盏路灯,全部采用了这种技术。
“只要有公网,就能远程监控路灯的运行情况。”在该路灯研发生产企业合肥大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明公司”)实验室里,工作人员边登录演示边介绍。随着主监控页面打开,一幅滨湖新区的“路灯地图”迅速展现,可以清晰看到每条路的名称,以及路灯控制柜和路灯的分布情况,同时包括路灯的运行状态。
通过屏幕,能看到路灯的“健康”状况,还能实时看到系统管理路灯的总数量、亮灯率、实时路灯系统总功率、自然光照度、日出日落时间及天气状况等自然信息。颠覆传统路灯管理模式从路灯诞生今,管理者们都不断追求更加便捷、高效的管理方式,然而时至今日,对路灯故障的发现,依然无法全面摆脱人力流动巡查的传统方式,这是对管理智慧的极大挑战。
“实时监控路灯运行状况,为的是更好地养护和使用路灯。”大明公司董事长张兴华介绍,受户外工作等不利因素影响,路灯是一种较易发生故障的市政设施,物联网技术能够迅速判断路灯故障。以滨湖新区为例,原来采用传统路灯时,巡查一遍要3个小时;远程监控后,只需30秒甚至更短时间,就能判断哪条路上的哪盏路灯、甚至哪个零部件发生故障。
记者了解到,智能路灯系统内,每一盏路灯都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记载该路灯的详细位置、灯具品牌等,一旦发生“病害”,就会向控制中心“报警”;对一些系统设置方面的“毛病”,还能根据自身以往运行储存的“大数据”,进行简单自我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