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今年是余林明返乡致力发展苗木产业的第五个年头,基地已颇具规模,平时有八九十位来自附近村庄的村民在此做工。在柏山村乌株林,余林明指指公路两边说:“从这里,眼睛能看到的苗木都是我基地的。”其实,余林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曾经营过苗木,但缺乏资金没做下去,后外出寻找机遇。
“怎么回来又做苗木生意了?”“朋友打电话讲家乡政策好,政府支持苗木产业发展,我看条件成熟就回来了。”余林明说,他一直没有离开这个行业,在浙江一带学习园林方面的知识,如今家乡城市建设加快,人们生活品位提高,尤其市里提出掀起绿色提升高潮,苗木市场前景很广阔。
余林明去年瞅准形势,在碧阳镇流转土地数百亩,再建了一处基地,有苗木18万余株。步入新基地,苗木大片成林,红豆杉、银杏、紫薇以及各类喊不出名来的苗木,满眼皆是。但有几处苗木,与寻常所见似有不同,只见一片罗汉松的枝上,皆绑有细木条。
“这是用来做黄山松的造型,突出黄山地方特色。”
“看这,二十余棵紫薇苗按规律排列种植,三四年后能长三米多高,花开百日红,远望就是一个漂亮的大花瓶,现在浙江萧山市场价两万元。”
“那些是淘汰的酸梅树,有百年树龄,以前不值钱,现身价暴涨,它上面嫁接有骨里红梅花,技术全国先进,老树开出新花。”
余林明介绍时,颇为自豪。他入行已久,熟知苗木产业,深晓名优苗木的市场潜力。他从湖南请来六名技术人员,打理基地,用技术含量提高苗木身价。那些成片看似不显眼的嫩枝嫩芽或是沧桑老树,待一两年时光洗涤成长,犹如“摇钱树”。
在苗木行业扎住根后,余林明寻思着做生态旅游。“苗木基地观赏价值高,生态条件好,而且交通方便,紧挨宏村景区,里面挖些蓄水塘,放养鲜鱼供垂钓,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地方。”余林明正按照项目书中的时间表,开始着手建设基地内的基础设施,力争早日把心中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推荐阅读: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