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7日消息:天长市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目前,该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90多家,社员5000多户,范围覆盖种养殖业、农事服务、土地股份合作等十多个领域。
加上各类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110多个,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占65%,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比当地同类型农户人均收入增加40%左右。
强化培训引导发展
1982年,天长市界牌乡水产干部郭家瑞组织17户渔业大户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界牌水产研究会。此后,天长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天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日渐成熟规范。
为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这个市新农村办公室、农委对各类产业特色大户进行逐户摸底,分类举办特色产业大户培训班,安排生产技术专家、农产品经纪人、合作社牵头人同台作报告。以前经过培训的是只会生产,不知道市场缺什么、哪里缺。就拿苗木业来说,许多苗木生产者的苗木卖不掉,而当苗木经纪人谭金礼介绍本市苗木供不应求,还到外市外省采购23大车苗木时,苗木生产者的眼神全部集中到了他的身上,纷纷向他索要联系方式。还有养鹅大户们只知在家养鹅,并不知鹅的市场行情,当鹅业合作社徐弘介绍其白塔湖风鹅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熟鹅制品销往超市,正准备建立养殖基地时,一下课她的名片就被养殖户们一抢而空。这些场面让培训班策划者感觉到:生产者与市场有了对接的平台,这样才能把农民引向市场。
为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该市涉农部门还及时组织了合作社法人、会计培训班,组织合作社法人前往浙江考察。抽调各镇农经站干部,深入到各合作社办公场所检查指导,了解各合作社的情况,帮助合作社建账,印制各项制度指南、建档指南,引导其健康发展。
激励促进整合提高
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实力,推动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天长市还通过财政资金对合作社进行奖补。2007年,该市财政在用于发展生产的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安排135万元,对合作内容实、带动农户多的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资金扶持。少则5000元,多则9万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成员培训、设备引进、品牌创建、标准化生产等上面。
培训、引导和激励等措施使广大农民自愿合作的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同类合作社相对较多的现象,如芡实合作社全市就已达10个,仅该市杨村镇就成立8个芡实合作社。为整合同类合作社,去年底该市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会,搭建同业之间交流的平台,达到共同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会通过召集8个芡实合作社理事长开会讨论,建议再合作,共铸天长芡实品牌。经过精心筹备,于2008年8月14日正式成立天长市芡实协会,并克服有关法规障碍,以协会名义注册天长统一的商标,由8家合作社签字,以龙岗芡实合作社之名申请芡实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为各芡实合作社共用。新成立的天长市芡实协会,实行分户生产、分户加工、分户销售、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申报品牌的经营模式。在借鉴芡实产业联合经验的基础上,该市还整合30多个大米加工企业,成立了天长市大米协会。
架起金桥致富农民
近年来,该市各种各样上规模的农村经济组织为广大农户架起了致富金桥。具体体现:一是农民有了市场地位。如康家禽业合作社采购上市公司饲料,成员全部享受批发价格,比分户采购低3元/包,一年为成员少支出15万元。二是收入大幅度增加。金集镇益民村四个村民组267户农民把1768亩承包地交给益民新型农业合作社耕作,合作社全部用机械化插秧,每亩节本近百元,仅此一项节约15万元左右。三是农民素质整体提升。农民参加合作社后,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增强了他们的民主和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运用科技的能力。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提升。同业的合作和再合作,将该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五是化解了农村矛盾。芦龙农事服务合作社、金集益民新型农业合作社承担了农事服务或完全代农户种地,减少村民组长的数量,克服了户与户之间争水、抢水、过水等矛盾。
合作社还解放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在企业上班,缓解了企业一到农忙季节就开工不足的矛盾。外出务工的农民也不再因季节性农忙而来回奔波,合作社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