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12日消息:近日,10万余个垃圾桶在滁州市凤阳县乡村住户门前“安家”。有了垃圾桶后村民自觉将生活垃圾倒入其中,每天都有环卫工人到村民家门口收运垃圾,让乡村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为建立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凤阳县以“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为基本要求,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该县积极探索乡镇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新路,16个乡镇园区实行环卫市场化保洁运作,采取“县财政补一点、乡镇拿一点、村组筹一点”的办法,按照方便村(居)民投放要求,每户设1只垃圾桶,每个村民小组修建一座占地4平方米的垃圾池,按“1名保洁员、1套保洁工具、1套保洁衣、1个垃圾池”的标准配备好农村保洁队伍和环卫设施,采取“组收集—村转运—乡镇集中处理”的方式,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减少污染源。
同时,该县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村委会或村小组、村民理事会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农民养成每天自觉清扫房前屋后、保持村庄清洁卫生的习惯,做到垃圾入桶入箱、禽畜圈养、柴草集中堆放。
采取媒体、宣传栏和标语、文明创建活动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了解和掌握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意义和方法,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开展源头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争取达到农村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农户庭院基本没有流淌污水、集镇基本没有散放垃圾、河塘水面基本没有漂浮垃圾、村间道路基本没有裸露粪便五个“基本没有”,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