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合肥:确立“十三五”生态环境目标
市场动态

合肥:确立“十三五”生态环境目标

来源: 合肥日报 作者:郑成功 日期: 2016/1/12 8:48:27
“十三五”,合肥将继续坚持湖清城美的生态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的战略导向,紧紧围绕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好“水文章”,留住蓝天白云,着力打造有土皆绿、是水皆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美丽合肥……

铁腕治尘,多措并举。

合肥印发《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实行日分析、日调度、日通报;佳通轮胎、大江水泥等重点行业25个大气污染限期治理项目全部完成;加油站、储油库及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全部完成;2015年共淘汰燃煤锅炉907台、875蒸吨,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合肥的783台燃煤锅炉、826蒸吨淘汰目标任务。2015年全市禁燃区无新建燃煤锅炉。

推进扬尘污染控制,全面推广新型环保智能渣土车,在工地出口安装监控,共完成裸露土地绿化项目394个、完成绿化覆盖约215.8万平方米;率先实行全年全市域秸秆禁烧,夏季秋季未出现一处火点,严管有烟炭火烧烤污染……

合肥的空气保卫战如今成效初显。

“十二五”合肥燃煤电厂和热电企业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完成脱硝,27个国家“十二五”减排目标责任书项目全部建成。减排成绩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

数据显示,合肥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3年来,空气质量优良率节节高升——2013年,182天优良,空气优良率49.9%;2014,190天优良,空气优良率52%;2015年,255天优良,空气优良率69.9%。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7月16日到9月30日,合肥空气质量实施新标准以来,连续2个月(8月、9月)空气质量100%优良,连续77天优良(7月16—9月30日),均打破纪录。

“十三五”期间,合肥将继续统筹“九招治霾”,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到2020年,力争实现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分别低于70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70%。

见缝插绿,成功创建森林城市

街头绿道、游园密布,沿河、沿湖绿树环绕,大蜀山以及西扩公园、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如今的合肥,能给肺来个SPA的地方正越来越多,继上个世纪摘得国家首批园林城市桂冠之后,“十二五”期间,合肥又拿到了国家森林城市的金牌,并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在中心城区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

城里见缝插绿,增绿添彩,提升品质,让居民出门即见绿。

通过全面实施城区绿化大会战,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从重数量向量质并举转变,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从重建设向建管并重转变,实现了绿化面积拓展和绿地质量提高。如今不仅仅在老城区,滨湖新区的塘西河公园、金斗公园等都进行了绿化的提升改造,绿化缺株断档、小老树、长势不良等问题越来越少了。高新区的望江西路、蜀峰湾公园也更换乔木,增加了节点花卉,绿化景观品质整体得到提升。

城外森林环绕,构筑天然生态屏障。

在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合肥“十二五”期间打造了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森林屏障。其中,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众兴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巢湖岸边等都是添绿的重点区域;南淝河、派河、四里河等八条河流沿线新增片林,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色脉络;江淮分水岭沿线的官亭、小庙等乡镇以及众兴水库周边,构成3个超过10万亩的大型森林板块,构筑了城市北部由西向东结构稳定的森林生态屏障;绕城高速森林长廊则将大蜀山森林公园、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众兴水库等周边多个万亩森林串联起来,为城区再添一道“绿色项链”。

回首“十二五”,合肥造林绿化规模之大、标准之高、效果之好、机制之新,在合肥植树造林史上前所未有。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合肥创历史地完成造林120万亩,新增和提升城区绿化六千万平方米左右,营造了一千多公里长的城市道路绿化带,实现了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合肥人均公共绿地已经超过13平方米,相当于一间主卧室那么大的绿量。

生态环境改善,合肥鸟类数量和种类逐年增加,目前,合肥有各种鸟类约200种,且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占全市鸟类总数的40%。

“十三五”期间,拿下“森林城”的绿量标准之后,合肥开始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进军。其中,2016年计划完成造林13万亩,安排造林任务10.7万亩。

合肥“十三五”生态环境目标

“十三五”,合肥将继续坚持湖清城美的生态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的战略导向,紧紧围绕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好“水文章”,留住蓝天白云,着力打造有土皆绿、是水皆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美丽合肥。致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阔步走上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繁荣之路。

全面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着力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探索建立大气、水、土壤等污 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建设低碳社区示范点,照明使用节能灯具,洗衣服使用无磷洗衣粉,收集生活用水二次利用。

合肥还将深入开展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力争肥西县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县、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继续创建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

到2020年,合肥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空间管治、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环境责任考核等制度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推荐阅读:

京津冀生态环境超负荷问题 出路在于发展转型

福建:将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

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十三五”期间将补足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短板

 (来源:合肥日报)

编辑:橡皮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