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的安徽林业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佚名 日期: 2005/5/21 10:58:39
浙江园林网5月21日消息: 近年来,安徽林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健康的良性轨道,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目前,安徽省有林地总面积5401万亩,比5年前增加了8.5%,林木覆盖率达到30.33%,增长2.38个百分点,林木总蓄积量达1.65亿立方米,净增4000万立方米,林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总结安徽的林业,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是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安徽省以造林为主的各类非公有制实体已达到39.5万个,造林面积603万亩,经营面积达860万亩,注入资金达15亿元。目前民营造林中所占比重已超过70%,成为安徽造林的主体。
二是林业产业化经营取得长足进步。在投资兴林热潮中,安徽省涌现出一批颇具规模和实力的经营主体。宁国市李谢恩所创造的“恩龙模式”,集林木种苗、特色林果和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于一体,总资产超亿元;凤阳县农民企业家王平国连年投资累计造林达4万多亩;安庆市民营企业家王执权投资造林2万多亩;宿松县青年企业家桂金德开发造林3万多亩。这些造林大户,不仅经营面积大,造林经营专业化水平高,而且大多是林业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开发,对安徽省的林业产业化发展起到较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此外,一大批人造板、果品深加工、种苗花卉等林业产业化企业迅速崛起,带动了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安徽省各类林业加工产值达200亿元。
三是林业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贡献。由于技术、资金、规模等的限制,农户自己对山场的经营往往收益不大,他们将自己的山场租给大公司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同时还可以通过为公司提供劳务或从事其它行业获得更多的收益。宁国恩龙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就吸纳了600余户、计1500余农民从事营林务工或承包经营,年户均收入1.5万元。在宁国市,林业产值已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可以说,用现代企业的理念经营林业、以产业化的思路促进林业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办林业”的发展趋势,林业的规模化、工业化和集约化,也有效地破解了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难题。
四是森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鼓励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兴林,投资者的利益与林业成效直接挂钩,人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增强,能够主动配合林业部门做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幼林管护和森林经营工作,林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协调发展,克服了林业建设中长期存在的重造轻管的问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得到加强
编辑:七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