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探幽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景观
市场动态

探幽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景观

来源: 中国文物报 作者:杨永艳 日期: 2015/6/17 10:23:28
徽州古村落,大都以天然山水为依托,选择诗意栖居之景观环境。徽州古村落大多有各样的园林,还有不少园林性建筑。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不少有影响的徽州古村落如呈坎、宏村等以其保护完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徽州古村落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村落建筑以堂皇宏丽的祠堂为中心,精致典雅的民居群而拱之,与村前屋后的古木、清溪、小桥、石板路、路亭、宝塔等景物共同组成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在优美的自然风光基础上,再加上明清时期徽商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反哺,使得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加突出。

徽州古民居建筑一般都是粉墙、黛瓦、马头墙。马头墙高低错落,墙头上造型各异的兽头、白墙黑瓦,色调明快,相映成趣。采用小庭院,盆景,题写堂名,悬挂楹联,来创造幽雅的生活环境,充分体现了居住者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徽州民居的厅堂紧贴太师壁摆一狭长条桌,俗称“画条”,桌正中摆长鸣钟,“长鸣”谐“长命”。两边东置花瓶,西置雕花架玻璃镜,取“东平(瓶)西静(镜)”之意,寓平静安详,四季平安。厅堂的柱面则多挂楹联,从形式到内容都浓化了徽州民居那种恬淡、宁静、幽清的气氛,使人忘却烦嚣,安详知足。

徽州是徽商的发源地。徽商是我国明清时期的10大商帮之一,驰骋中国商界长达三四百年,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州也是我国清代鼎盛时期的三大学术中心之一,读书入仕博取功名厚禄者为数很多。雄厚的经济基础,加上受 “叶落归根”、“荣归故里”等思想的影响,这些经商或仕途功成名就者往往回乡大兴土木,“遍察山水形胜”,辟基拓产,营造鳞次栉比且十分讲究的民居,并且资助家乡修建祠堂、书院、牌坊等建筑。祠堂、牌坊两种礼制性建筑组合在一起相互衬托,营造出浓厚的宗法氛围。特别是数座牌坊组成蔚为壮观的牌坊群,步入其间,肃然起敬。虽然不少牌坊饱含着封建礼教牺牲品——妇女的斑斑血泪,具有封建的一面,但其将建筑造型艺术与雕刻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集匾额、楹联、书法于一身,无不令人叹为观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典雅独特的艺术景观

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的“古徽州砖、木、石雕”以其独特的技艺,自成一体的设计风格,使徽州民居建筑艺术至今仍焕发着异彩。砖雕装饰多安置在民居屋脊的封檐、庭院漏明窗。内容多以民间传说、文学故事、民风民俗、宗教神话为题材,形象姿态丰富,故事生动有趣,人物个性鲜明,动态夸张强烈。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手法。装饰效果极强,青灰色的砖雕在白色粉墙的映衬下,令人赏心悦目。徽州木雕装饰主要体现在民居内部结构上,如楼层栏板、柱拱间的华板、门窗棂格、挂落、柱撑、扇门、梁垫、额枋、厢房隔扇门以及家具等处。题材涉及人物、戏曲、花鸟鱼虫、风景名胜等诸多题材,木雕原料多用柏树、椿树、楠木、银杏、梓树雕制而成。图案多以菱形、几何形构成。徽州石雕一般装饰在古民居外部门罩、粉墙漏窗、天井、庭院的石凳、石桌、内部石柱、梁等大门前的抱鼓石以及塔、坊、碑、桥、摩崖石刻等。石雕主要以当地“黟县青”石料为主,该石料石质坚韧、纹理细腻、光泽优良,是雕琢石雕的优质材料。石雕的形式以浮雕较多,题材比砖、木雕少。其中“吴氏宗祠”寝殿前栏板刻的“百鹿图”和享堂天井浮雕“西湖六景”是古徽州石雕的精品。

徽剧是一个古老、悠久、艺术遗产十分丰富的剧种。徽州人亦历喜歌舞,民间歌舞广为流行,丰富多彩。 

推荐阅读:

贵州:荔波投资10亿元保护古村落

韩中伟:让大数据在古村落保护与传承中发挥作用

广东:专业志愿者助力 古村落保护发展

漳州古村落数量多但破坏严重 建议对古村统一命名规划

(来源:中国文物报)

编辑:发财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