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如许活水来
讲述人:陈志伟阜阳市临泉县庙叉镇村民
如今都在讲“舌尖上的安全”,我最想说说咱农民喝水的事儿。在我们村,家家户户的生活用水以前都是自取井水。装上几十块钱便宜买来的抽水泵,打口浅井,十来米就见水了。随着村子周围陆续建起小皮革厂、水泥厂,庄稼地里使用越来越多的农药,这种浅地表水的水质近几年也明显变差,混浊、有沉淀和异味。
前段时间,省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来到我们这里,建起了自来水厂,能直接抽取深层地下水,我们从此告别了饮水难、饮水不安全。吃了快40年的井水,我没想到真的能像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一开水龙头,看着那哗哗的清水,真是激动!
水的问题解决了,我当然高兴,但心里还是有些话想说。如果污染行为继续存在,地下水会不会也有被污染的一天?真到了那一天,我们又该咋办?希望政府部门狠下决心,从源头治理那些污染环境的行为。记者点评
饮用水水源安全,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喝放心水,是公众的期待。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污染加剧,如何处理发展与污染这一矛盾,考验着政府和公众的智慧。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向超标排污行为坚决说“不”。唯有如此,绿色生活的期待才能实现。背景链接
2013年,环保部门重拳出击护“水缸”。省环保厅梳理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各类环境问题,如部分保护区内存在排污口、船舶运输、采砂、畜禽养殖、垃圾堆放、旅游开发等违法行为,部分市县存在水源地未批先建、水源不符合保护区水质等现象,督促各地对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新能源“照亮”新生活
讲述人:陈潇宣城市民
我家在宣城,随着城市发展、燃气入户,多年前家家户户屋顶“蹲”着太阳能热水器的景象,似乎一去不复返。
可是回头想想,这个“大块头”虽笨重了点,却好着呢,解决了家家户户用热水的问题。今年夏天,南方地区高温,当时网络上一片戏谑声:“南方集体供暖终于实现了。”虽是一句笑话,却不经意间提醒我们反省:为什么身边的这些干净的、环保的、可再生的能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呢?我们家最近搬进新房子,屋顶上装不了太阳能热水器了,但我还是坚持买了一个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
让太阳“烧”热水,我想应该是老百姓最熟悉的新能源使用方法了,更有科技含量的要算用太阳能发电。比如有些地方屋顶整体铺设太阳能板,更有“能人”利用太阳能发电,自用不完还能出售。因为发电装置成本高,这只算得上是“小众”生活。试想,如果太阳能发电成本能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降低,我们何乐而不为呢。那时,我一定争做太阳能发电“达人”。记者点评能源结构调整,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新能源的利用是未来发展趋势,人们用上绿色电能,汽车喝上生物燃油……前景很美好,任务很艰巨。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很关键,做大“蛋糕”,降低成本,使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更有竞争力。背景链接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11月出台,规划期内引导创建万个低碳生活家庭;实施清洁能源发展工程,到2015年,全省新增天然气管道2200公里,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在太阳能开发利用方面,将重点在江淮丘陵、皖北等区域,集中建设一批10兆瓦级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等。
“六字诀”优化村居
讲述人:李国亳州市利辛县江集镇党委委员
每每去江新村,看到村民有着整洁干净的家园,心里总有一些成就感。在乡镇工作,我有幸分管美好乡村建设,这一年和大家一道,以江新村等为示范点,实施了旧村庄改造和环境连片整治,让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过去,过上了绿色舒坦的生活。
在旧村庄改造过程中,我们用拆、建、填、栽、刷、管“六字诀”给村民崭新家园。拆,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临时建筑和旧院落;建,新建污水处理站、新修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铺设雨污管网;填,对村内污水塘、坑洼处进行平整,对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进行清理;栽,对现有和新整理出的空闲地进行绿化;刷,对已建好的房屋墙面进行粉刷,美化墙体;管,在示范村成立环卫队伍,清运生活垃圾。
以江新村为例,如今,一座投资57万元的微动力污水处理站、1万多米管网、2个新建公厕、51个垃圾桶、1辆垃圾清运车,“融入”了村民家园。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目前,县里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已惠及江集镇3个行政村、23个自然庄、5000余户村民,未来还将惠及更多村庄。我将倾注更深的感情,创新更多的举措,和村民一起共建美好家园。记者点评
如同江集镇江新村,一批规划有序、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美好乡村涌现江淮大地,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当PM2.5等在城市引发“环境风暴”时,农村环保也应“升级”,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构建宜居家园。背景链接
从2013年开始,我省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