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韵 芍花美景留画中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清朝诗人刘开描写亳州芍花的诗句让很多人无限憧憬。
竞相绽放的芍花,除了吸引了游人观赏,更是深得众多摄影师和画家的“宠爱”。
一个十多岁的少女头戴芍药花,身穿粉色连衣裙,周边飞舞着漫天的芍花花瓣,身后是满眼花海,让人惊叹犹如见到画中仙子,让人沉醉……在亳州晚报摄影总监张延林的相册中,保存着这样一张照片。在每年芍花盛开的季节,张延林都会将美景记录在照片之中,随着他的照片被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选用,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开始与张延林联系,希望能来亳州赏芍花美景。
“不同天气、不同的角度,芍花都能绽放不同的美。”张延林的相册中收集着雾中芍花、雨中芍花、花季少女在芍花田里嬉戏等多幅照片。在芍花凋谢时,这些照片则成了赏芍花的另一种方式。
花之雅 百花之相多佳名
在《本草纲目》的一句“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算是将芍花之美形容得淋漓尽致。
除了芍花之学名外,自古以来的文人骚客也给芍花致以多个芳名。因花开春末,犹如春天的最后一杯美酒,故名“梦尾春”;妩媚多姿,故名“娇客”;花香四溢,故名“留夷”;作为青年男女寄托爱恋之情和惜别之意的赠品,故名“将离”。
“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站在花丛间,尽情打捞古人关于芍药花的诗词歌赋,可谓数不胜数。“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清人刘开描绘亳州芍花的诗句,很多亳州人已经烂熟于胸。“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对于“花相”,大文豪苏轼也不吝赞美之词……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品读这句宋诗,对于如此娇艳而又内涵丰富的花儿,难道你能不为之倾倒吗?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九重。”也许,唐代韩愈也曾陶醉在那一片花海当中,不然,他又怎能如此真切地描绘出被芍花熏染的醉意呢?
推荐阅读:
(来源: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