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霍山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形成了以生态工业为轴心,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两翼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三驾马车”互为补充,强力推进全县经济平衡、健康快速发展。
霍山县引导农民有效回收利用农用地膜,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努力打造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茶叶、毛竹、蚕桑、油茶、百合等主导产业基地由80万亩发展到110万亩,54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农业总产值增加到17.1亿元,年均增长19.6%,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污染明显减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霍山县立足大别山核心景区和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等个性鲜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打造大别山旅游品牌,努力把霍山建成休闲度假型生态旅游目的地。2011年,旅游收入突破8.5亿元。
生态文化奠定社会基础
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县的重要基础,只有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才能把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变成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
霍山县采取行政推动、宣传、教育和市场引导等措施,着力培育全民生态理念。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生态文明县建设领导组;编制了《霍山生态文明县建设总体规划》,组建了各类行业和产业协会,积极发动民间组织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县建设;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专项经费,整合涉农资金5000万元,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制定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奖励办法》,每年安排50万元减排专项资金,对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的企业单位给予补助,对创建工作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同时,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普及生态环保知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大力引导节约能源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绿色生活方式。
建设绿色宜居生态家园
从城市到农村,从工业到农业,从探索到实践,霍山县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打造生态文明新霍山的前提;始终坚持发展为要,把合理开发资源作为打造生态文明新霍山的目标;始终坚持体制创新,把完善工作机制作为打造生态文明新霍山的保障。
为保护好森林资源,霍山县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对天然林、天然次生林一律禁伐,对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予以重点保护;加强库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禁止在水库上游新上工业项目,严格控制开采河砂、铁砂,严禁侵占河床、改变河道;慎重开采小型矿藏,对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量大的化工、小矿山、木材加工企业一律依法关、停、并、转。
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严格防治大气(油烟雾)、噪声、水体、土壤污染,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美好乡村建设,妥善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三美”新农村。
截至目前,霍山县城大气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等级控制指标标准之内,城区烟控区覆盖率达100%,全县13个乡镇被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乡镇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21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环境报)